真人假章的合同效力

真人假章的情形,有的公司会刻制多套样式不同的印章,在签订合同时故意使用假章或者恶意加盖非备案公章,随着合同的履行,一旦不利于己方,便会以签订合同时使用的印章伪造为由逃避责任。

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,合同是否有效并非仅看签章的真假,需要结合行为人有无代表权或代理权,被代(表)理人在合同签订前后围绕合同约定的行为表现,以及合同相对人是否尽到基本审查义务等因素。

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,其法律后果有法人承受,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,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。遇到合同印章系伪造的情况,不是只要证明合同上的章是假的就可以对合同不认账。在使用伪造印章的人构成表见代理的情况下,其利用该伪造的印章所签订的合同,并不当然无效,印章系伪造的不能成为公司主张免除民事责任的理由。

印章失控极易引发经营风险,公司应完善印章管理体系,利用防伪技术改进印章,严格管控印章的制作、保管、使用、登记、审核、审批、注销,通过用章规范且监督规范,尽量将用章风险降到最低,以确保每个印章的使用都可以查询到,每个印章的存储都能实施。

那如何识别印章的真假呢?

1、看字体。非宋体可能有假。公章、合同章、财务章、法人章等,都必须在公安局指定的刻章单位刻制,一般均使用宋体。

2、看颜色。颜色均匀无色差,可能有假。真章颜色往往不均匀。

3、看形状。字形与周围圆圈过于完整,可能有假,真章的每个字单独看有梯形,也有长方形,不会出现扭曲或者变形情况。

4、看角度。盖得太正,可能有假。

5、看位置。盖在空白处,可能有假。真章一般都盖在文字上,文字可透过油墨显示。

那如何全面防控风险?

对外签订合同时需提高警惕,保持审慎注意,履行必要审查义务。要弄明白是“签字+盖章”,还是“签字或盖章”。要注意签字的人是否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者持明确授权书的代表人。其实这样看来,签订电子合同反而会避免这一类的风险。

选择电子合同一般都要考察第三方平台的资质及安全性和保密性。安全可靠的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采用CA技术将数据进行加密,防止信息泄露。整个系统在公安部备案,采用的合同保存的云端也是被国家法律机关认可。在确认好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后,在系统内产生的电子印章安全有效,仅适用于双方线上签署完成合同。电子合同的签署需要用技术保证真人签署,真实意愿,原文未改。生成好的合同不能进行更改。从多个方面避免了法律风险漏洞,提升签约效率,降低公司运维成本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来说,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VIP
限时优惠

我看过的

我看
过的
微信扫码,联系客服
联系
客服

快速收藏本站

Ctrl +D
收藏
本站
置顶
已登录(微信登录)
开通VIP,即可下载
尊享VIP特权
  • 涵盖六大分类合同范文
  • 精选模板,每日更新
  • 专属客服,贴心服务
  • 一键下载,随心获取